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案例

首页>>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案例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案例
文章由 发表 时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对病人权益和价值观的尊重、环境设施条件、技术服务水平、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鉴于此,我院充分研究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全院范围内构建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六个方位(质量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建设)、四个层次(四级质控组织)的“164”立体网状式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1.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战略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

  (1)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原则,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灌输医患沟通技巧和人本管理思想,培育质量心态,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标准意识;(2)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月活动,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文化及服务艺术,使医疗质量贯穿到每个工作角落,每个医务人员自觉地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在全院形成一个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

     根据医疗质量教育计划,开展全方位、多途径、多层面的质控教育工作

  (1)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各项医疗护理技术规章制度、质控评分标准及评估方法等医疗质量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在质控科网站发布卫生法规及信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讨论;(2)各科室主任根据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结合每季度医疗质量统计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教育及讲评;(3)为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法律法规、维权自律及医疗安全讲座,开展质量控制及品质管理圈活动培训课程,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卫生法规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的方法,加强依法行医法制观念,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能力。

     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对新临床医师进行岗前培训、轮转和考核,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2)认真抓好在岗人员的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对住院医师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专科人员突出“高、精、尖”肿瘤专科技术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进修,提高肿瘤学专业技能水平;(3)对不具备执业资格或达不到执业标准的医务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2. 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质量

   检查标准

   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范》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部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 健全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对频发的医疗缺陷问题出台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如针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门诊小手术管理制度》、《送检标本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缺陷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等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医务人员的责、权、利,建立预防措施监控和防范医疗质量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

   
建立专业质控标准,使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

  (1)制定具体、明确和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指标如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医学检验技术指标、病人效用指标、病历质量指标、质量成本控制指标、机器运作指标等,组织专家修订各项医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如制定各种医疗文件(处方、门诊病历、放疗门诊病历、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的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使业务活动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规范各级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诊疗行为,促进医护文书的水平;(2)根据三甲医院评审制度、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广东省二、三级医院管理评价实施则》,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各项技术参数和考核标准等规定,结合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整合、修订一套医疗质量标准化评估体系,涵盖了三级医疗管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及各项医疗服务流程的质量标准;(3)在质控内容上强调对质量问题是否有整改措施、改进措施是否及时,突出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形成质控的良性循环。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医疗安全

  (1)严格各级医务人员尤其是肿瘤专科医师的准入管理,医务科定期组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严格规定从事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业务水平持证上岗,并根据个人工作时间和工作能力授予不同的诊疗工作权限[1];(2)健全各项医疗服务技术应用的准入制度,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规定引进应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并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论证制度,在技术队伍、设备、医疗安全、应急措施等方面做好充分调查和论证评估。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利

  我院统一了各项诊疗操作《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接待和处理患者投诉的工作流程,并规定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入院后注意事项,并由主管医师向病人介绍病情、诊断、检查项目、治疗方案、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并发症、预后等,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随时与病人进行沟通。

  通过制定职责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制约,使医务人员在专业工作和日常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查,确保了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

  
完善质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

  健全医疗质量监控组织,各级组织严格履行职责

  我院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网络(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医护技质控员自查互控),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个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各级组织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实施环节和终末医疗质量全面监控,促进了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管理上的互动,形成全员共参与、全院齐抓共管医疗质量的良好格局。

  (1)一级网络的自控和互控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各科质控员(质控医师、质控护师、质控技师)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和《质控员工作表》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部门的医疗质量动态,如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2)由各科室主任、科护长、技术组组长组成的科室质控小组实施第二级质控,每月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医疗、护理、技术质量的自测自评工作,根据相应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全科医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分析科室医疗质量数据、病人投诉情况、质量缺陷问题,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在科内通报正反典型及抓重点教育讲评,并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措施和设计新的质量目标,实现以科室为单位的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
 (3)第三级质控为与医护质量管理工作有关的职能部门,如信息科及时准确地统计各科室的基础质量、终末质量及环节质量指标的数据;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一次院内护理质量检查;预防保健科对院内感染进行全面综合性的监控和目标监控,随时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并做好院内感染的调查、预防、消毒、隔离等控制工作;质控科负责督促、协调上述职能部门对各科室的考评工作,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有重点地深入科室开展医疗调研工作,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并制订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组织每季度一次的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工作,不定期抽查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及医生值班在岗情况等。

  (4)第四级质控为医疗技术咨询委员会,作为院级咨询、督查及决策层,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医疗质量典型案例进行评议,综合评价医疗质量,制定质量管理战略、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管理方案、质量体系建设等医疗管理决策。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强薄弱环节质控

  实施以环节质量为重点的全程控制管理模式,尤其抓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对易出医疗安全问题的重点质量环节采用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

  (1)针对病历质量监控不到位的情况,加强对病案文书的质量管理,对住院病历实施三级质量控制:①科室质控员负责科室所有住院病历归档前的质量监控工作;②病案室工作人员检查病历的完整性,严格按照《病历退修标准》对有缺陷病历(如资料缺失和记录不全等)及时登记并通知修正,经再次质检合格后方能归档入库;③由临床专家组成的病历质量检查小组每季度抽查运行病历和出院归档病历,按病历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质控科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相关科室,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病案书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实行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查房制度,检查人员由业务副院长及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控感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主要内容包括:①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如三级检诊制度、抢救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贯彻执行情况;②检查医疗护理文书质量如疑难病例讨论、会诊记录、病人诊断、检查、治疗是否合理有效、急危重病人抢救是否及时,在外科重点检查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对并发症、院内感染的处理等;③对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共同分析诊断治疗中的难点,提出处理意见。每次查房情况定期以通报形式下发各科室,互相学习经验,改正不足,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施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

  (1)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交叉检查的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与科室奖金分配、人员评聘晋升晋级挂钩,增强质控工作的约束力;(2)设立医疗质量优胜奖、质量控制奖,每年评选一次,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3)建立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者坚决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按《缺陷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延迟责任人评聘及晋升,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全院各级质控网络成员履行各自职责,层级质控,四级检查,动态监控,一级向一级负责双向反馈,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分片、分点自查互控的闭环监控体系,加大了日常质控工作的督查力度。

  
制定单病种规范,构建病种质控平台

  为凸现肿瘤医院专科专治的特色,由对各病种有深入研究、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正高职称专家担任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牵头组织单病种治疗规范的制订、设计,定期组织诊疗和科研最新动态的学术研讨会,加强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树立品牌,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单病种诊疗小组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定一套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明确各单病种检查诊断质量、疗效判定标准、出院标准、费用成本控制标准,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促进了医疗费用合理化,使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低耗、适宜的专科诊疗服务。

  加强病种质量管理,针对病种建立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医院统计部门定期统计、报告各病种质控信息尤其是病种费用情况;医院质控部门定期向相关临床科室通报主要病种的质控指标,评价医院各病种的诊疗护理质量;科主任护士长严抓疑难病种质控,定期召开病种质量分析会和重点病例讨论会,通过医护查房、上级医师查房、医院领导行政查房等多种形式检查单病种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健全质量信息体系,拓宽质控信息渠道

  收集内部质量信息

  (1)建立友科投诉机制,通过多途径、多层面、多形式收集来自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后勤科室员工反馈的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2)要求科室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请示报告制度;(3)在质控科网站上开设电子公告板(BBS)形式的医疗质量论坛,为医务人员提供在网上交流医疗质量信息的讨论平台,并有利于质控科实时收集来自医院内部各层面的反馈信息。

 
 收集外部质量信息

  (1)从有关部门、单位聘请了多名社会监督员,每半年组织召开传媒和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反馈外界对医疗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2)每季度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每半年组织召开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座谈会,认真分析和评价病人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及时了解患者对医院的需求和查找质量隐患。同时建立病人投诉制度,医务科设立医疗质量投诉电话、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加强信访工作。

  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监控信息体系,多渠道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监控信息反馈[3],及时掌握环节质量问题。

  
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趋势,我院根据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和风险回避计划每个单元的程序建立计算机医疗缺陷监控及环节质量警示分析系统,随时准确地捕捉和报告相关的医疗服务过程,加强各医疗环节缺陷的防范,使医院质量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化,提高了质控的效率与水平。如病案质检室工作人员利用病历质量检查系统实时监控每份出院归档病历的质量,各科室医务人员在计算机工作站跟踪监控具有时效性的诊疗操作、临床用药、手术、有创检查的过程,并可以实时采集、传递、反馈及数字化处理各种医疗质量信息如科室质量成本指标(床日药费、均次药费、药物比例)数据,提高了对质量问题的预警与应变能力。

  
体会和思考

  我院医疗质控体系的构建符合实施全时监控的思路,通过确立标准,实施控制,衡量成效,纠正偏差,达到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目的。一是全员参与质量改进,扩大了质量控制的深度和广度。质控员从医疗质量的细微之处着手,严格按照自查和互控的方法和程序,多渠道、多层次及时准确反馈第一手医疗质量信息,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全程动态监控医疗质量,改变了过去由于忽视医务人员参与、环节质控薄弱而造成的监控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出现管理盲区的现象;二是全部门监控,临床、医技科室以及行政职能部门的各个岗位都按照质量指标和具体监控方案进行质量自查和互控,做到全程性控制与重点性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与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与科间横向控制相结合等,保证了医疗质量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检查落实、管理到位,质量得到强化;三是全项过程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质量都在监控之列,使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得到切实有效控制,实现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


  •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浙大紫金港校区主楼1005-09室 电话:0571-88236275
  • 浙江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浙江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